年轻人为什么对学医“下头”?“熬不动了!”——时间成本高到离谱
医学是唯一一个“本科5年起步,毕业即失业”的专业。想进三甲?硕士博士打底,规培三年起步,等你能独立坐诊,同龄人可能已经升职加薪、买房买车了。
据东北新闻网数据,全国三甲医院超90%的临床医师岗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,科研岗普遍要求博士学历,年轻人要是不读研、不读研,找工作都费劲。
再来看看医学考研的成功率,据网上数据,非 “双一流” 院校毕业生 “二战” 考研成功率下降,医学类 “二战” 比例高达86%。
有医学生自嘲:“别人30岁当爹,我30岁还在给导师当‘孙子’。”
“钱少事多,高危职业?”——性价比劝退
医生表面光鲜,实则“007战士”。门诊一天看百号病人,夜班连轴转,工资却可能不如程序员加班费高。更扎心的是,医患矛盾频发,伤医新闻刷屏,网友调侃:“医生这行,拼的是医术,赌的是命硬。”
更有数据统计出,尽管各个医学院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,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。
“卷不动了!”——职场内卷+家庭难平衡
医学知识更新比翻书还快,医生得“活到老考到老”。年轻医生既要应对职称晋升,又要兼顾家庭,结果往往是“孩子认不出爹,对象熬成前任”。
以前病人看病,说“大夫你看百度上这样说...”,现在医生看病,“医生你说的不对吧,DeepSeek和你说的不一样。”
最近看到有网友吐槽:“在急诊室值完大夜,刷到同学晒的互联网大厂下午茶,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傻子,突然想换个工作了。”
这话扎心,但我必须泼冷水:医学这条 “坑”,跳出去容易,想再爬回来可就难了。
别被劝退言论忽悠瘸了,虽然网上天天喊 “劝人学医天打雷劈”,但数据不会骗人:
学医热度:2024年高考热搜专业中,临床医学断层第一,搜索热度同比增长80%。
铁饭碗属性:医生这个群体的裁员率可远低于其他的职业了。
社会地位:医生群体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担,长期以往的社会地位都是非常高的。
薪资水平:据东北新闻网数据,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招聘的内科、外科共20多个岗位都有编制,医院目前人均税前收入能达到36万元左右。
当然,医生的苦也是真的:
晋升靠 “熬工龄”:本科要4年才能混到主治,硕士缩短到2年,博士直接开挂;
论文压得人秃顶:比如有的要求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(前两作者),论文要发表在具有CN刊号、ISSN号的医学期刊上。
规培生 = 免费劳动力:24小时待命+3000元月薪,连外卖小哥都嘲笑你。
不过,对于已经上了学医或者医生这条“贼船”上,想要中途放弃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,如果你正在因为学历不够评职称而烦恼,那么医学在职研究生就是非常有效的“加速器”。
✅ 边值夜班边读研:周末或线上课,碎片化学习,值夜班时用手机缓存课程,病人吸氧你 “补脑”;
✅ 论文直接“抄”作业:导师手把手带飞,选题直接对接医院课题;
✅ 职称评审开“绿灯”:根据评职称的规定,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即可缩短晋升年限。
如果你想提升学历但怕耽误工作、不甘心在基层医院“搬砖”、渴望高薪+社会地位双丰收,那么尽早提升硕士学位用于职称评定,是非常明智的选择!
(研硕集团)